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| 门诊时间:周一至周日 8:00-17:00 妇产科急诊、儿科急诊24小时开诊
很多人可能会在洗澡的时候,无意间发现私处长了一些小疙瘩。上网一搜,以为自己得了尖锐湿疣,被吓得不轻。其实私处长小疙瘩,不一定就是尖锐湿疣,也可能是假性湿疣。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擦亮眼睛,辨别湿疣的“真假”。
“真”湿疣
尖锐湿疣俗称“菜花”,顾名思义,因为它看上去就像一个肉做的小小的花菜。 尖锐湿疣(condyloma acuminate)是由人乳头瘤病毒(human papilloma virus,HPV)感染后引起的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,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,发病率仅次于淋病,居第二位。90%-95%的尖锐湿疣病例是由低危型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的。
男性好发于包皮、龟头、冠状沟、系带、阴茎、尿道口、肛周和阴囊等部位,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、尿道口、阴道口、会阴、阴道壁、宫颈以及肛周。被动肛交者皮损可发生于肛周、肛管和直肠,口交者可出现在口腔。
尖锐湿疣患者以年轻妇女居多。临床症状常不明显,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、烧灼痛或性交后疼痛。病灶初为散在或呈簇状增生的粉色或白色小乳头状疣,细而柔软的指样突起。病灶增大后互相融合,可呈菜花状、鸡冠状或桑椹状,顶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溃烂。
发病率
肛门-生殖器HPV感染常见,从宫颈细胞学样本估计,全球细胞学正常人群的校正感染率为11.7%。大部分为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。尖锐湿疣的全球估计发病率为(160-289)/10万人每年,其中男性发病率为(103-168)/10万,女性为(76-191)/10万。尖锐湿疣有非常高的复发率,有大样本的资料显示男性人群复发病例的发生率为(47-163)/10万,女性人群为(23-110)/10万。
传染源人类是HPV的唯一天然宿主,感染者是HPV的传染源,其生殖器皮肤黏膜内含有较多的HPV,是HPV贮存库,也是病毒播散源,可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给配偶或性伴,包括同性恋者中的互相传染。
传播途径
1.性传播
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中的皮肤黏膜接触均可造成感染。
2.垂直传播
常见于生殖道感染HPV的母亲通过胎盘、阴道分娩等途径传播给新生儿,如儿童呼吸道复发性乳头状瘤可能是患儿感染HPV6/11所致。
3.间接接触传播
少部分患者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染而发病,有资料显示,10%的女性在有性生活前就感染了HPV,提示口、手与生殖器的接触也可传染HPV。
辅助检查
◐醋酸白试验:3%-5%的醋酸溶液湿敷或涂布于待检皮损处及周围皮肤黏膜,在3-5min内,如见到均匀一致的变白区域为阳性反应。
◐皮肤镜可以无创、快捷、清晰地识别皮损形态、增生的血管和裸眼无法识别的结构。
◐阴道窥器、阴道镜、肛门镜、直肠镜和尿道镜是常用辅助检查手段,可以更好地暴露腔道部位的疣体。
◐病理学检查表皮乳头瘤样或疣状增生,在表皮浅层可见呈灶状、片状及散在分布的空泡化细胞,即凹空细胞。
◐核酸扩增试验该试验利用扩增HPV特异性基因(L1、E6、E7区基因)来检测皮损中的HPV。
“假”湿疣 假性湿疣,又称绒毛状小阴唇,是一种良性的皮肤粘膜病变,表现为女性阴部突起的淡红色丘疹。因为与尖锐湿疣有一定的相似性,所以很多人会把两者混淆。
假性尖锐湿疣多发生于年轻女性、未婚或已婚女性,病变主要发生于两侧小阴唇内侧面,少数发生于阴道口、阴道前庭、尿道口及其周围,为对称性密集分布的珍珠状、鱼子状的1-2mm的丘疹或乳头状、绒毛状的黏膜突起,颜色为正常皮肤黏膜色、淡白色、淡红色或褐棕色,对称分布,相互不融合,皮疹表面光滑,无角化现象,触之有颗粒感,阴道、宫颈常不被累及。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,少数可有轻度瘙痒。
假性湿疣病因和治疗
主要包括阴道炎慢性炎症刺激,同房时机械摩擦等,也有人是天生的生理变异。
◎阴道炎患者急慢性阴道炎,尤其是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,长期分泌物刺激可导致假性湿疣的发生。
◎外阴卫生状况差外阴局部卫生状况差,不能保持清洁干燥,也有可能引发假性湿疣。
◎外阴黏膜长期受机械性损伤如长时间骑自行车,穿面料偏硬、紧身的裤子,可能因摩擦挤压损伤外阴黏膜,从而致病。
假性湿疣,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,简单来说只是一种特殊的女性生殖部位的生理异常。不属于性传播疾病,也不是因为HPV感染造成的,一般不需要治疗。
最重要的是去除诱因,如穿宽松透气的衣服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,但如果因为长期妇科炎症刺激阴部,从而引发的假性湿疣,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妇科炎症进行治疗。
温馨提示:内容仅供参考,不适请线下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