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| 门诊时间:周一至周日 8:00-17:00 妇产科急诊、儿科急诊24小时开诊
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白白净净,结果却一天比一天黄,看着黄疸值不断地飙升,新手爸妈们急得不行。新生儿黄疸高是很多新手爸妈遇到的难题,本期就跟大家聊聊新生儿黄疸。
什么是新生儿黄疸?
一般而言,医学上把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作新生儿黄疸。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不久胆功能异常,导致胆红素代谢失调、异常引起的血液胆红素过高引起的皮肤、黏膜、巩膜出现黄染的症状,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问题。
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有哪些?
1、生理性黄疸
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第2—3天,四到六天达到高峰,一周之后开始消退,早产宝宝可能持续时间稍微长一点。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况好,吃奶、大小便、发育、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。
2、母乳性黄疸
母乳性黄疸是因为母乳喂养引起的,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10天之后,持续时间约为三个月,宝宝一般不会有任何不适症状。这段时间妈妈一定要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,定时去医院进行复检。
3、病理性黄疸
病理性黄疸一般是由肝胆器官异常引起的,发生时间较早,很多宝宝一出生就有皮肤发黄的问题。
病理性黄疸的特征是症状出现早(出生24小时内),进展快、持续时间久,反反复复很难消退。病理性黄疸的患儿,通常伴有导致黄疸的原发疾病的其他表现,例如新生儿溶血可伴有贫血引起的面色苍白等。若不及时治疗,新生儿表现出精神欠佳、吸吮无力,小便颜色异常、粪便颜色逐渐变浅,甚至出现白土便,严重者可有嗜睡、抽搐等症状。
新手爸妈如何避免新生儿黄疸呢?
1、孕期
前面已经提到,早产儿因为发育周期短,肝脏发育不完善,导致患上黄疸概率偏高。因此,在怀孕期间,孕妇就要戒烟、戒酒,保持良好心态,锻炼身体,避免发生早产的问题。
2、早哺乳
宝宝出生以后,妈妈要尽早哺乳,加强喂养,这有利于婴儿肠胃蠕动,加速胎便排出,从而降低体内胆红素的含量,家长学习简单的婴儿抚触动作促进患儿胃肠蠕动,促进排便,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黄疸的方法。
3、皮肤护理
洗澡时,妈妈的动作要轻柔,避免宝宝皮肤发生擦伤和破损。洗澡后,妈妈及时给宝宝护肤,尤其是肚脐、颈部和臀部的皮肤护理。
4、注意观察
当宝宝变黄后,妈妈要时刻关注宝宝健康状态,比如有没有精神萎靡、吃奶困难、斜视、贪睡抽搐的问题,以便及时发现异常,寻求医生帮忙。
温馨提示
即使宝宝真的有黄疸的问题,妈妈也不用太担心,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不需治疗也会自行康复。少数严重的,在医生监护下进行光疗,辅助一些药物干预,很快也会恢复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