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健康科普

【健康科普】中医治未病——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调养

发布日期:2024-04-12浏览次数:1179

中医体质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,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形态结构、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。中医体质有九种基本类型: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,本文主要谈湿热的辨识与调养。

湿热体质

湿热体质指湿热内蕴,以面垢油光、口苦、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。

总体特征

湿热内蕴,以面垢油光、口苦、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。

形体特征

形体中等或偏瘦。

常见表现

面垢油光,易生痤疮,口苦口干,身重困倦,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,小便短黄,男性易阴囊潮湿,女性易带下增多,舌质偏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心理特征

容易心烦急躁。

发病倾向

易患疮疖、黄疸、热淋等病。

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

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,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。湿热体质调养,遵循清热利湿,改善湿热体质原则,从中医特色疗法、日常起居饮食、运动保健等方面制定养生策略。

(一)中医特色疗法

1、穴位按摩

取穴曲池、丰隆、阳陵泉。曲池穴于屈肘成直角,当肘弯横纹尽头处。丰隆穴在外踝上8寸,胫骨前缘外侧1.5寸,胫腓骨之间。阳陵泉在小腿外侧,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。用拇指指腹按摩,每次每穴约按揉1—3分钟,每日1—2次。

2、平衡火罐

膀胱经闪罐3—5次;膀胱经及督脉走罐3—5次,皮肤潮红为度;留罐5分钟。

3、刮痧

以颈项部手足太阳、少阳经巡行部位,腰骶部膀胱经、带脉巡行部位,以及感觉酸重不适的关节及肌肉为刮痧部位,用刮痧板配合刮痧油刮痧15-20分钟,以痧出为度。

(二)生活起居干预

生活起居

1、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,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。不要长期熬夜,或过度疲劳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尽量晚夜间11点前卧床休息。要保持二便通畅,防止湿热郁聚。注意个人卫生,预防皮肤病变。力戒烟酒。

饮食调养

2、以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,适合多食用一些苦寒或甘寒的食物。

适宜食物

谷物类:扁豆、赤小豆、薏米、蚕豆等。

动物类:鸭肉、鲫鱼、草鱼等。

蔬菜类:冬瓜、丝瓜、葫芦、苦瓜、黄瓜、白菜、芹菜、卷心菜、莲藕、空心菜等。

果品类:西瓜、莲子、茯苓等。

慎食食物

忌用辛辣燥烈、大热大补的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、大葱、大蒜等;对于鹿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,宜少食和少饮。

药膳推荐

薏仁冬瓜汤

【材料】薏仁30克,鲜冬瓜500克,排骨250克,盐适量。

【做法】冬瓜连皮,切块;排骨剁成小块,与薏仁一起放煲内,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,汤成加盐调味。

【注意事项】孕早期慎用。

绿豆鲜藕汤

【材料】绿豆150克,鲜藕300克,排骨250克。

【做法】藕去皮,冲洗干净切段;排骨剁块与绿豆一起放入锅中,加清水炖至熟透即成。

山楂降脂饮

【材料】山楂10克,生槐花5克,荷叶5克,决明子10克。

【做法】将以上四味同放锅内煎煮10分钟,去渣取汁代茶饮。

【注意事项】孕早期慎用。

情志调节

可培养一些安静幽雅的爱好,如书法、瑜伽、太极拳、气功等等。多听一些曲调舒缓、悠扬、具有镇静作用的乐曲,如小夜曲等。

(三)运动与保健功法干预

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,适当选择中等强度的锻炼或竞技性较强的运动,如中长跑、游泳、爬山、各种球类、武术等。建议在体能许可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或延长运动时间,保证每次运动均能有适量的汗出。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,要注意运动的节奏,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,保障人身安全。避开暑热环境,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时进行。尤其注意运动的度,间中注意稍作休息,避免肌肉关节过劳或损伤。

太极拳。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4式太极拳(《二十四式太极拳》,国家体育总局编,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,出版时间:1999年02月)要求进行。